2013年,各部門、各地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加大種業扶持力度,加快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推進種子企業做大做強,現代種業發展取得新的進展。 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構建。農業部組織中國農科院與骨干企業開展緊密科企合作,推動隆平高科和墾豐種業等20家企業分別組建了水稻、玉米分子育種平臺。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生物育種專項,投資3.36億元支持41家企業育種能力建設;科技部制定生物種業科技專項規劃,投資16億元支持商業化育種;財政部安排國有資本金2.25億元,支持種業央企加強育種能力建設。 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進展順利。農業部指導甘肅、四川、海南編制基地建設規劃,認定57個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千億斤糧食規劃和種子工程投資,啟動甘肅30萬畝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支持主要糧食和園藝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會同財政部綜合開發辦投資6.5億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的制種基地。 種子企業做大做強有新進展。農業部嚴格執行《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辦法》,嚴把種業準入關,促進企業兼并重組。財政部聯合農發行、中化集團出資15億元成立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并會同稅務總局減免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所得稅,將制種機械納入農機補貼范圍;教育部利用留學基金支持種業人才培訓,選派企業研發人員到美國學習;農業發展銀行2012年向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發放貸款62億元。中國種子協會開展企業信用評級等活動。 種子行業管理有力有效。農業部配合全國人大農委做好《種子法》修訂工作;啟動品種審定管理辦法以及種質資源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的修訂工作,成立國家農作物品種資源委員會。聯合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的工作意見》,開展“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市場秩序。 在《意見》的推動下,我國現代種業發展邁出了新步伐,為全年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打下牢固基礎。一是有效保障生產用種安全。近兩年國家和省兩級審定新品種3218個(次),國家授權新品種權335個,一批新品種成為主導品種。種子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二是種子企業快速發展。全國持證種子企業由兩年前8700多家減少到5707家,前50家企業種子營業收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比兩年前提高5個百分點。2012年企業自育品種占國審玉米、水稻品種的60%和38%,比兩年前提高了10個、8個百分點,企業申請新品種權保護數量首次超過科研教學單位。三是市場秩序逐步好轉。退出不適宜品種7800多個,清理不合格企業1000多家,查處案件7900多起,品種“多亂雜”、企業“多小散”狀況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