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龍江省召開的全國現代農業建設現場交流會議指出,切實把現代農業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認真實施《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規劃指出,到2015年,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4億噸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 為落實這一規劃,農業部日前出臺了《農業部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中主要目標是什么?重點任務有哪些?記者就此采訪了農業部相關負責人。 力爭2015年新建4億畝高標準農田 這位負責人表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務院發布的首個指導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專項規劃。為推動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現,農業部立足職能,出臺的實施意見對《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等內容進行了細化、實化和量化。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設。大力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田間工程項目,加快推進中低產田改造,配套完善種子、植保、土肥水、農機等服務設施條件,大力改善農田設施條件,加強田間排灌溝渠、機井、小型集雨蓄水、機耕道路等設施建設,落實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質量提升措施,力爭到2015年新建4億畝高標準農田,并穩步實施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工程。 同時,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加強國家級農業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強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動物疫病防控,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能力,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力爭到2015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6%以上。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這位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進現代種植業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現代漁業、農產品加工業,完善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大力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強化農產品貿易促進措施,到2015年實現農產品出口額突破700億美元。 此外,農村人才的培養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推動實施新型農村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1萬名農業技術推廣骨干人才、1.5萬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5萬名生產能手和農村經紀人等生產經營人才。依托陽光工程等項目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500萬人以上,促進優秀農技推廣和生產經營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培育壯大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要適應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加快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破解‘誰來種地’難題。”這位負責人說。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鼓勵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建立農業經營能力審查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風險防范制度,適時提出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具體扶持政策。力爭到2015年,50%以上的縣、鄉兩級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模經營農戶占總農戶的比重明顯提高。 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帶動能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領辦或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一批專業合作社培訓基地,大規模開展專業合作社人才培訓。將鼓勵科研人員和農技推廣人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任職、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允許按貢獻大小從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相應報酬。鼓勵大學生直接到農業生產領域或專業合作社創業就業。力爭到2015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成員覆蓋率由現有的17%提高到45%以上。 此外,我國還將全面清理取消涉及龍頭企業的不合理收費項目,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積極協調將中小型龍頭企業納入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信用擔保資金支持范圍,推動落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向龍頭企業傾斜、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龍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農產品收購支持力度等扶持政策。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支持開展物流信息、質量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力爭到2015年,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現代農業示范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為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進程,2009年11月,農業部決定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2010年8月,在省級農業主管部門推薦和省級人民政府同意的基礎上,農業部確定第一批52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今年年初,農業部又認定了第二批101個示范區。這些示范區充分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在主導產業生產能力、基礎設施保障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水平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國前列,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第一梯隊。 這位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將繼續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按照發展水平先進、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突出、轉變發展方式走在前列、規模范圍科學合理的要求,繼續做好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認定工作,力爭到“十二五”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總量達到300個左右。積極推動基本建設投資、農業補貼、現代農業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涉農項目和資金把示范區作為支持重點。積極組織開展農墾現代農業示范提升活動,提高100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鼓勵各。ㄗ灾螀^、直轄市)立足本地實際,設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強示范區建設指導和評價管理,推動形成“比、學、趕、幫、超”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同時,充分發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先行先試作用,把示范區作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突破口”,作為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排頭兵”,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試驗田”,著力創新體制機制,破解發展難題。在示范區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創新農村金融保險服務,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為示范區提供多種形式的融資服務,積極爭取開發性金融加大對示范區建設的信貸支持,力爭到2015年,開發性金融支持示范區的信貸規模達到500億元。以示范區為主體,積極整合性質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各類支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全面加強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 這位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全面加強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加強農業野生植物保護,推進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區)建設。建立完善農業野生植物監測預警、鑒定評價體系和微生物、主要農作物等農業遺傳資源登記制度,構建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機制。 切實加強草原特殊資源管理,保護草原生物多樣性;依法推進基本草原劃定并實施嚴格保護,確保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用途不改變。建設一批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水生生態修復示范區,保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水生生物珍稀瀕危物種有效保護率達到60%以上。“十二五”期間,累計放流各類水產苗種1500億尾。 制定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規劃,建設一批綜合防治示范區。擴大農村清潔工程建設規模和范圍,集成配套推廣節水、節肥、節能等實用技術,推進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工程和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創新沼氣項目管理和補貼方式優化建設布局、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績效考核,著力提高沼氣使用率,力爭到2015年適宜農戶沼氣普及率超過50%。因地制宜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力爭到201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 同時,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管,強化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普查和監測預警,實施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和禁止生產區劃分試點。建立健全水域污染治理機制,加強漁業資源調查和水域生態環境監測。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退牧還草等重大工程,力爭到2015年累計治理“三化”草原1.35億公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