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報告 2014年9月7日
玉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從2009年9月開始組建,到2011年12月按照科技部提議將玉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玉米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合并,2012年4月28日科技部下發文件批復通過。正式成立已經兩年多時間。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共31家。包括高等院校10所、科研院所10家、企業11家,涵蓋了我國玉米主產區的教學、科研、推廣及深加工整個產業鏈條的優勢單位。組建以來,按照聯盟約定的工作定位和目標任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促進了玉米產業發展,得到主管部門及成員單位認可。現將工作報告如下: 一、對玉米產業進行全面調研 1、調研目的。2013年初,科技部黨組確定圍繞科技創新進行五大戰略研究,玉米種業產業研究是其中之一,并委托玉米聯盟牽頭做好這項工作。之后,科技部綜合處、農業處、重大項目專題組等先后十多次召開會議,部署、督導、檢查、聽取調研工作,相關司局處等領導一直親自參與指導調研活動,推進了我們了調研活動扎扎實實開展。另外,產業聯盟是一項全新工作,如何擔當起聯盟的職能作用,必須對產業有全面的了解,對存在問題有清醒認識,只有掌握一手資料,才能起到參謀作用,這也是下大氣力調研的重要原因。 2、調研主題。主要圍繞三條主線:一是圍繞玉米種業。由主要科技部農村司農業處安排;二是圍繞玉米整個產業,科技部農村司綜合處安排;三是圍繞十三五科技計劃編制,由科技部農業司、農業部種子管理局等安排。 3、調研過程。從2013年6月份,玉米種業聯盟秘書處組織專家制定了《玉米種業科技創新調研方案》,征求了聯盟成員單位及相關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部分種業企業意見。確定了調研對象、專家組成員、調研流程、日程安排及調研提綱等。7月下旬,開始實地調研和座談。根據我國玉米布局和調研內容,先后在不同區域召開由24個科研單位及25個企業參加的4次座談和調研會議。一是北京調研。8月上中旬,對京津冀地區進行考察。8月20日在北京召開了玉米種業科技調研推進會議。科技部農業處、農村中心及15個科研院所、企業老總等參加會議。 在座談基礎上,專家組還深入到德農種業、冠豐生物重點實驗室、大北農生物中心、金色農華展示田、北京農林科學院試驗田、北京國際種業園等,重點就平臺建設、商業化育種、種質資源等方面進行調研。二是山西調研。8月中下旬,在山西進行考察。27日,在山西榆次召開玉米種業科技創新戰略調研座談會議。西南區域、西北區域、東北區域玉米主產區11個科研院所(校)專家、8個玉米種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三是東北調研。從9月22日到27日,對東北進行了大田考察。先后到齊齊哈爾、黑龍江牡丹江、阿城、綏化,吉林四平,遼寧鐵嶺、丹東等進行考察。9月27日,在吉林農科院召開了由8家企業及吉林農大、農科院等4家科研單位參加的座談會。四是黃淮海調研。10月中下旬在黃淮海地區調研。在山東登海種業重點就高產栽培、育繁推一體化等等進行了調研座談。 4、調研成果整理與利用。調研過程以玉米產業鏈為主線,從市場價值鏈入手,落腳玉米種業創新鏈的設計布局和方向把握。通過調研摸清玉米種子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發展現狀,包括種子產業育種能力、企業競爭力、與國外育種體系比較、商業化育種體系以及現有品種推廣應用情況、產品供求狀況等,找出制約瓶頸和差距,分析深層原因,明確發展對策和方向。在全面調研和深層次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玉米產業鏈深度研究報告》,已提交科技部農村司綜合處,近期正在編輯出版;圍繞玉米種業,形成了《玉米種子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調研報告》,已提交科技部農業處,擬提交科技部黨組;圍繞十三五科技規劃,形成了《攻關組織形式建議》和《政策機制保障建議》兩個報告。 二、廣泛征詢、積極反映成員單位和產業發展需求 聯盟的一項重要職責是反映成員單位需求,保護成員單位權益。為此,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征詢成員單位的需求,全面了解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利用多條渠道,盡可能快捷全面向政府主管部門反映實際需求。 1、多渠道廣泛征詢成員單位和產業發展需求。一是發放調查問卷。對象以成員單位為主,分別在2013年7月、11月及今年6月,通過科技系統、聯盟直接及分區域等多種渠道,先后3次對16個省市發放調查問卷。廣泛征詢企業在體制機制、技術創新、產學研合作等各方面對技術、項目、管理及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二是電話采訪。除成員單位外,對全國18個科研部門,注冊資金3000萬元以上40 個企業,進行電話問詢調研;三是召開座談會議。先后展開企業、專家座談會議5次。對通過這些渠道收到有關數據進行了梳理整理,整理表格12個,獲取數據10000多個,收到意見建議150條。 2、千方百計反映實現成員單位和產業發展需求。在反映成員單位需求方面:先后6次向科技部農村司郭司長、科技部綜合處、農業處及農業部種子局馬局長、農業部科教司等做專題匯報,得到較高評價和認可。(1)8月20日,國宏賓館向農業處做種業專題匯報;(2)12月1日在京西賓館,交流我們玉米創新鏈調研成果,農業處高處長給予高度評價;(3)12月11日,在中國農科院專題向郭司長及農村中心匯報種業調研;(4)2014年5月26日6月9日,分別在農大和中種集團向農業部種子管理局領導匯報;(5)2014年8月12日在北京大北農向科技部郭司長、種子管理局馬局長等匯報;(6)在內蒙古會議上介紹了我們選準定位,堅持四個注重的做法,計劃司劉偉司長給予高度評價和大會表揚。 三、協調組織成員單位開展技術協作聯合攻關,促進產業發展 在資源共享方面,充分利用聯盟內部的國家工程中心、國家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等有效資源,力求將實驗設備、種質資源、育種技術等資源讓成員單位共享。2013年9月中國農科院王天宇研究員舉辦了“玉米優異資源現場展示交流會”。提供展示自交系材料及群體材料共計156份。其中,有評價與篩選的、育種迫切需要的抗不同類型主要病害種質資源材料78份;引進美國GEM項目創新自交系32份和基礎育種群體5個;新引進美國品種保護過期自交系和北美公共自交系41份。另外,有通過科企合作聯合構建的、分別屬于不同雜種優勢群改良育種群體(瑞德群體、黃改群體和蘭卡群體)材料3個,各單位提供的目標優良雜交種組合49個。各單位在共同進行種質資源的評價的同時,挑選登記了各自育種所需的材料,并觀摩了基于各單位提供的材料構建的群體和蓄勢準備超越的目標優良品種或組合,受到一致好評;河南農科院重點實驗室免費為成員單位提供開放服務。據統計,聯盟成員共對外共享價值5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28臺套。聯盟成員單位組織召開學術會議3次,組織對外展覽20余次。 在組織技術轉移推廣方面,聯盟制定推廣《夏玉米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等技術標準,對外轉移3項產業先進技術,進一步促進了玉米機械化生產、超高產玉米培育、高效栽培以及玉米深加工等技術發展。中國農業大學分別與中國種子集團公司、金色農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東亞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品種研發、技術共享和人才流動方面開展合作。登海種業、三北種業、中種集團等種企在全國29個等省市地區建立示范基地800多個,示范面積超50萬畝,召開推廣觀摩培訓會100余場,發放資料75000份,培訓人員20000人次。 聯盟協調企業積極爭取國家政策、項目支持,在超高產玉米培育及栽培、轉基因育種及葡萄糖結晶技術等方面開展項目合作攻關11項,籌集項目經費1161萬元。主要項目包括:《黃淮東部小麥玉米兩熟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規模化玉米遺傳轉化技術建立和分子標記技術研發》、《玉米原料高濃度酒精發酵的關鍵技術應用》、《玉米原料高濃度酒精發酵的產業技術開發》等。在爭取上級項目支持的同時,協調聯盟內部成員自籌經費,對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理事長單位籌措經費600萬元,實施了《玉米高產聯合攻關》;2013年經農業部專家組聯合驗收,取得15114.74公斤的最新記錄,實現了玉米高產記錄的再突破。 通過聯盟聯合攻關,突破一批核心、關鍵和共性技術,選育審定高產優良品種12個,取得品種權5項,發明專利9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項。另外,聯盟理事長李登海同志被中國種業協會評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 四、參與國家十三五主要農作物重大科研攻關規劃編制 從2014年5月開始,國家啟動十三五主要農作物重大科研攻關規劃編制工作。主要意圖是貫徹落實中央8號文件和109號文件,制定2015-2020年主要農作物育種重大科研攻關規劃;規劃編制組織分領導小組、工作組、專家咨詢組、編制專家組;規劃分7大作物,時間到2014年12月前完成。聯盟被確定為了玉米作物編制專家組及政策機制編寫組兩大課題參與單位。已先后召開4次會議,科技部、農業部相關司局領導進行專門部署,聽取工作匯報,推進規劃編寫。目前主要做好前期調研,并分六個專題組分別對山東、東北、黃淮海、河南、河北、北京進行專題調研。 玉米聯盟按照責任分工,除參與編寫總體任務外,具體工作:一是牽頭承擔十三五主要農作物重大科研攻關組織形式建議,包括對科企合作聯合攻關組織形式、科企合作聯合攻關管理、經費支持模式等;二是參與政策機制保障方面編寫。玉米聯盟成員所提意見建議將更多納入十三五規劃決策中。 五、組織開展了聯盟評估工作 2013年11月,科技部下發文件,要求在對第一批聯盟評估的基礎上,對65家聯盟進行評估。主要從創新活動、創新績效、服務產業、運行管理、利益保障5個方面評價。為做好評估工作,聯盟主要做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認真做好自評報告。自評報告是這次評價的主件。量大面廣具體細致。除文字報告外,需填寫表格12張,每個單位要求填報2011到2013年三年情況,數據150多個,且每個數據項目都要有相應證明材料。為了高質量完成任務,先后兩次向成員單位下發了通知,并于11月29日在中國農科院召開了由聯盟理事長、秘書處及所有理事會成員單位會議,學習上級文件,明確評估標準,提出了具體要求。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密切配合,及時上報各種材料。這期間,各副理事長積極負責,特別是農科院黃長玲、農大王守財老師等高度負責,主動獻計獻策,使自評報告按時完成上交。 二是盡力協調相關部門。這次評估由專門評估機構負責。評價除專家打分外,還有聯盟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社會輿情及成員單位參與評價。為此,秘書處積極向科技部相關部門、種子協會、作物學會匯報溝通,爭取對我們工作、作用更多了解支持。聯盟成員單位在參與問卷評價中也積極支持,保證了評估順利進行。 |